德国外孙的求学之道

大女儿丹梅因和一位来自德国的青年斯特番相爱,后来远嫁德国,幸好在一所大学里谋得了职位——教授汉语,也算得其所了。令人高兴的是,去德国不久,为我们生了个小外孙,取名利奥(德语Leo,狮子的意思)。小家伙生得虎头虎脑,浓眉大眼,又聪明伶俐,深受德方家族宠爱。不到三岁时,随他妈妈到中国探亲,满口标准的普通话,说得像他的母语德语那样流利。街邻四舍亲戚朋友人见人爱,我和老伴高兴地带着他看天安门、游天坛、逛颐和园、去北海划船、登万里长城,小家伙脑海里装满了北京城美好的情景,居然学会唱《我爱北京天安门》了。
不久,女儿假期已到,母子回国,我们当然依依不舍。好在现在通讯方便,回国后两边电话往来不断,减少了思念之苦。
一晃多年过去。前年,女儿来电话说,趁我们现在身体还可以,希望我们去德国一趟,一来探亲,二来散散心;时间选择在夏天,因为这是德国气候最宜人的季节。她还特别强调:利奥非常想念外祖父、外祖母,现在快放假了,也有时间陪陪二老。于是就按女儿约定的时间,飞赴德国汉堡。
女婿开车把我们迎到家中。利奥立刻扑进我和他姥姥的怀里。分别几年,小外孙变成大小伙了,见他高大健康,我们打内心感到高兴。
女儿准备了满桌酒菜为我们“接风洗尘”。老伴顾不上吃饭,眼睛仍然紧盯着外孙,问长问短。女儿只好放下碗筷回答,利奥已是9年级中学生了(德国的学制是中小学连着,一共要上13年级),相当于中国的初中2年级。这孩子每门功课都名列前茅,课余还学钢琴,参加全省少年钢琴比赛获得了第一名。老伴听到这里,立刻又把外孙拥进怀里,心肝宝贝叫个不停。
这顿饭吃了两小时,话题几乎没有离开利奥。常说隔代人更亲,我现在是深有体会了。
过了3天,利奥和他妈妈都放暑假了,我们的时差也倒回来了,女儿便筹划我们外出游览的事。我提出,咱们都出去,孩子爸爸还得上班,利奥怎么办?女儿毫不犹豫地回答,一同去。我摇摇头说不妥,我们来了不能影响孩子功课,应该让孩子留在家里做作业(我很清楚:按照我国惯例,中学生放假时老师肯定会留下不少家庭作业)。他不要去了,我们晚出早归吧!
女儿听罢哈哈笑起来,说:爸爸,你看的还是中国的老黄历,在德国可行不通了。她向我解释:德国中小学放假是不给学生留作业的,目的就是让孩子痛痛快快地玩上一个假期,开学时健健康康地回到学校上课。我有点不大相信,转头问利奥:是这样吗?小家伙立刻回答我:是的。
果然,整个暑假没见利奥做任何功课。但是他也没闲着,除了陪我们游览外,就是练钢琴、打篮球、踢足球、画画,还和同学去易北河划船、到波罗的海里游泳。有时候他也抽空看看书,我凑过去一瞅,他看的竟是原版的英文小说。女儿告诉我,这孩子对外语特别感兴趣,现在不仅在学英语,同时还学法语,加上他的母语德语和“娘家”母语汉语,已经学会四种语言了。我听了格外兴奋,我这一生最大的遗憾是没有掌握一门外语,想不到由外孙补偿了。
一个多月假期后,小家伙脸晒得红红的,身子骨棒棒的,迎来了新学年。
我以为利奥该忙碌起来了吧,谁知他仍和往日一样轻松愉快。早晨,自己骑车去学校,下午放学回家。晚上以为他该做作业了,想避开,可他只练了一会儿钢琴,看了半小时电视新闻,就捧上一本厚厚的小说,自得其乐地在客厅角落读了起来。刚到9点,他便告诉妈妈要去睡觉了。和我们招招手道过晚安,即行走开。
见他如此轻闲,我不禁有点好奇地问,怎没见利奥做家庭作业呀?
女儿说,爸爸,他们的作业在课堂上都做完了,一般不带回家里来。
不禁担心:他总是这样轻松能够学好功课吗?
女儿笑了。别担心,爸爸,利奥功课学得很好,门门优秀,名列前茅。他的兴趣很广泛,不仅喜欢外语,还偏爱哲学,现在不但知道黑格尔和马克思,还知道孔子和庄子。这之前,我把中国历史上的“二程”(宋朝理学家程颐和程灏)事迹告诉了他,又引起他的好奇,每天缠着我给他讲解理学的渊源。孩子的思想很广阔。
我忍不住又问,德国的中学生都这样吗?
女儿说,学校老师说,他们大体都这样,利奥可能突出一些。随之又向我解释,德国的教学方法与咱们中国的不一样,他们讲究当堂消化,尽量不留家庭作业,多让孩子有自己的时间,满足各种兴趣,一方面确保孩子身体健康,另一方面充分发展他们的专长,这样的教育效果很好。比较起来,咱们中国的孩子太苦太累了。想当年,你和妈妈还有学校的老师为我们的学习操了多少心哪。
女儿的话,让我沉思良久。
从德国回来后,我仍然关心利奥的求学生活。但在女儿的电话中,一切依旧是一如既往的乐观。去年是利奥中学最后阶段,应作高考“冲刺”了,我不断地提醒女儿:不能有半点松懈啊!可她仍然轻松地回答,爸爸,放心吧,你的外孙不会让你失望的。我建议说,他的课外活动是否应该适当地减少一点呀?女儿说,减少什么呀,他现在又爱上学演话剧了,不久前分别参加两出名剧演出,一出是莫里哀的《吝啬鬼》,另一出是萧伯纳的《窈窕淑女》,他都在剧中扮演重要角色,演得可欢实了,受到观众好评,为此很得意呢!
我顿感忧心忡忡,不禁跟老伴说,这样怎么行啊,能够考取好大学吗?老伴却比我豁达,说,人家德国教育体制不一样,你担心也没有用,孩子也不会听你的,就顺其自然吧!
相距万里,操心也是白搭。新年过后,一天深夜,电话铃声响了,我吃惊地接起德国长途,是利奥的声音:爷爷,我要告诉您,我被英国的牛津大学录取了!
我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利奥并不了解我们的欣喜,淡淡说了几句,就把电话撂了。他懂得德国和中国的时差,不愿在这个时间多打扰我们。此时,他父母都应该正在上班。
我和老伴信疑参半。好不容易熬到次日中午,女儿的电话过来了,告诉我们录取的全过程——利奥先是在德国笔试,初步确定备取;又去英国进行笔试和面试,成绩全部优秀。“现在,你和妈妈可以放心了吧!”
岂止放心,简直太开心。德国外孙利奥的求学之道如此不同,联想到现在正在北京中小学求学的我另外几个外孙,他们假期很少有空闲游戏的时间,几乎完全扑在课业上,即使到我家团聚,还要把课外作业带来,争分夺秒地埋头于练习和刷题中。瞅着他们小小年纪竟如此疲于应对繁重课业,德国留学,德国移民,德国旅游,使我几生怜悯与同情。我不禁感叹:我们现行的教育体制,是不是确实到了需要进行认真改革的时候了……
上一篇:“欢乐春节”助力中国文化走红德国
下一篇:德国1月消费价格涨幅创3年多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