惊闻德国每年举办“短寿展”

  为了让国民养成健康生活的习惯,不少国家都会举办“长寿展”,但德国却另辟蹊径办起了“短寿展”。这一展览已作为德国联邦卫生教育机构的项目,每年在各个城市的博物馆里定期举行。德国卫生部门认为:“短寿展”对民众的警示效果远远超过一般的“长寿展”。

  就以前不久曾在位于德国东部的德累斯顿卫生博物馆举办的“短寿展”为例,共展出2000多名短寿者的档案资料,且按名人、普通人分别陈列在玻璃柜中,每个柜中都有短寿者的详细说明、照片和生前使用过的物品。这些短寿者的平均年龄不足29岁,其资料主要由家属提供,他们表示:这是为提高公众健康水平应尽的义务。“短寿展”分析导致早亡者的原因有五类:一、透支健康;二、有病不及时医治;三、性放纵;四、吸毒;五、酗酒驾车死亡。

  本文无暇也无力对短寿原因作全面分析,仅“透支健康”絮叨一二——

  先说一个“透支健康”的显例:杨金波,山东省遵化市公安局刑警大队大案中队副中队长,三级警督警衔。自退伍转入公安近20年,他参与侦破了杀人、抢劫、绑架、盗窃等重特大案件200余起。常年通宵达旦的工作,超负荷运转,使得这位身高1.86米、体重100公斤的“壮牛”的健康状况每况愈下。前不久,杨金波终于倒在自己的岗位上,37岁就打上了生命的“休止符”!

  我对杨金波勤勉执警、忠于职守的精神肃然起敬,也为这位年富力强者英年早逝而扼腕不已。

  杨金波“透支健康”而猝死,倘若就价值评判而言,当然值得,因为他是尽力于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献身于神圣的事业,无愧于熠熠生辉的警徽;但是,倘若从个人的生命代价而言,我认为尚不值得。因为他身强力壮,平时并无大恙,仅是患有高血压的常见病,无碍大事,只要按时服药,控制血压,于工作、于身体绝对可以做到“两不误”。然而,杨金波却在繁忙的公务时常常忘记服药,带病破案,结果,“小恙不愈成沉疴”,致使其生命之舟顷刻覆没。不能说家属没有照顾,妻子的叮咛成了“耳边风”,父亲甚至为儿子不自重而吵架;不能说领导没有关爱,多次大案刑侦领导都考虑到杨金波的身体而不予安排,就是他倒下的那天,仅去银行取证,领导也派了一名辅警陪同。杨金波全然不顾身体,一切以工作为重——重于健康,重于生命,以至在工作最需要他而他年富力强又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可以工作的时候,却永远离开了神圣的岗位。

  杨金波的英年早逝给人们一个警示:没有健康的身体,再神圣的岗位也是难以胜任的。长期以来,国人中多有一个认识和实践上的误区:重工作/事业,轻健康/生命,那些上进心、事业心、责任心“三强”者,在这个误区陷得更深而不可自拔。平心而论,这个误区与一个错误理念有关。曾记否?我们把“贪生怕死”、“活命哲学”作为“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而大批特批,这种批判是偏颇的。试问:资产阶级要活命,难道无产阶级就不要活命了吗?对于生和死的选择,谁会无缘无故舍生求死?即使在战争年代,也是以“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为原则,到了和平时期,反而要提倡“不怕死”的大无畏精神,人一旦死了,何以有为?生命,对每一个人都只能是一次,活得潇洒,死得其所,这是理想的人生轨迹。倘若一个人活得很苦、很累,死得很贱、很不值得,那么,崇高、伟大、宝贵、神圣等字眼会与其有缘吗?

  如果说体魄是“显性”的健康,那么,心理则是“隐性”的健康。记得梁漱溟说过:“人这一生总要解决三个关系,而且顺序是不能错的。先要解决人和物之间的关系,然后要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最后一定要解决人和内心之间的关系。”这第三种关系解决好了,那也就解决了隐性的心理健康问题。请自重!以健康的体魄和心理从业,切莫“透支健康”!——这也许就是德国每年举办“短寿展”所彰显出的一种进步理念。

上一篇:热身赛-吕迪格送礼基米希侧勾救主 德国1-1丹麦
下一篇:不再补招球员,德国队22人出征联合会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