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国债市场的发展历程

债券市场是世界第三大债券市场和欧洲第一大债券市场。中期和长期国债已经成为欧元区债券市场的基准,被用作其他债券的定价和报价的参考。下面,我们就来简要介绍下国债市场的发展历程。
 
  20世纪70年代中期,德国经济增长率放缓。由于财政入不敷出,德国财政收入实际上只能满足财政经常性支出的需要,当时德国政府的公共投资资金几乎完全来自于资本市场上的筹资,因此德国国债规模直接取决于公共投资的规模。为了满足公共投资的需要,从70年代开始,德国的国债发行规模逐渐扩大。
 
  1980年之后,德国开始修改相关法律法规,逐步推进包括债券市场在内的资本市场改革。1984年,为了吸引国外投资者,《税收修正法》规定不再对非居民投资国内债券征收利息税。1985年,德国央行规定,对于在外国发行的德国马克债券,可以以浮动利息债券、零息票债券、可互换债券的方式发行。特别是1986年和1989年,德国先后两次对《证券交易法》进行修订,为德国资本市场的现代化奠定了法律基础。
 
  德国债券市场的大发展是在1990年之后。1990年之后,德国先后颁布了金融市场促进法案(Financial Market Promotion Act)。依据该法案,德国对其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和清算结算基础设施、监管框架等,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德国债券市场改革之后,债券发行规模迅速增长。1992年,国家总债务为13,452亿马克,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3.74%;1994年债务总额为16,622亿马克,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1996年债务总额达到21,293亿马克,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60%。1992至1997年间,德国公共债务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增长了近17%。
 
  可见,两德统一的大背景加快了德国债券市场的改革进程。德国90年代债券市场改革加速的原因在于:第一,两德统一后减轻财政压力的需要。东西德在1990年实现统一,德国需要一个更加市场化和流动性的债券市场,以此满足联邦政府大规模的融资需求,并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第二,提高金融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德国当时以银行主导的金融体系抑制了债券市场等直接融资市场的发展,削弱了法兰克福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竞争力。第三,欧洲统一货币后面临新形势。欧洲货币联邦建立后,德国马克作为各国主要外汇储备货币的优势丧失。德国金融市场竞争力的维持和强化需要一个更加发达的债券市场。
 
  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完善,德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一级和二级市场。国债发行方式已经实现市场化,建立了定期滚动发行、续发行机制,国债品种涵盖了短、中、长期限,国债二级市场形成了包含交易所市场和场外市场在内的场内场外体系,市场投资者以多元化的机构投资者为主。目前,德国联邦政府债券市场是欧洲最具流动性的市场,德国国债现货市场也成为欧洲最重要的国债市场,国债收益率成为欧洲的基准利率。(CIS)
上一篇:让人回归和体验自然——德国国家公园扫描
下一篇:“渝新欧”提单被德国银行授权认可作为信用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