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电战战术全方位立体化讲解

闪电战(Blitzkrieg)是以大规模的地面和空中部队「形成重点」对敌军进行快速突袭的战术型军事法则。(Blitzkrieg)一词来自于德语的”闪电”(blitz)和”战争”(krieg)二字组合。但德国的统帅部起初未在制定作战计划时使用该词(德军官方最初的使用语为bewegungskrieg,意思为”运动战争 ”),其传播渊源是由于当时的宣传部长约瑟夫.戈培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新闻报道中,描述德国部队闪电般的攻击速度。现代美国的”Shock and Awe”理论虽起源于美国内战期间炮兵火力对敌军的震慑力,摧毁敌军的意志,而其近代的完善也是基于对二战闪电战的实践应用基础。
 
闪电战的历史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1914年至1918年),战争模式还是以静态的壕沟战为主,无论是步兵还是骑兵,以火炮和机枪为核心打击力的地面移动型战术几乎是不可能实现的。不过,在这场战争中,两个新的革命性的武器系统开始出现在战场上,并显示出了初步的作战效果,「装甲兵/坦克和作战飞机」。它们的出现以及配合了强大的机动车辆的使用,引发了革命性的战争模式。这期间,最初由英国坦克团上校John Fuller提出了一种基于坦克部队的长程大规模攻击新型战术,并用强大的空中力量支援摩托步兵和炮兵作战。但是他的这种新理论,并不为当时的英国陆军高层所重视。失望之余,他写了两本书<改造战争>和<战争基础科学>,在其中详细阐述了他的理论。
闪电战的历史
 
英国坦克团上校John Fuller
 
    一战结束后,各军事机构都给予了装甲作战不同程度的重视,以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这些强大的武器系统,并在与其他新式武器相结合的过程中拓展其更大的作战潜能。在俄罗斯,基于她广阔的领土,轻型的快速的坦克部队及伞兵的组建给陆军的整体运动作战赋予了革新性的流动概念。在英国,以”步兵坦克”为核心的移动火力为步兵作战开始提供强大的支援,并以大量的”巡洋坦克”,取代过时的骑兵。法国和波兰,仍然保守地停留在以往的战争理论基础上。法国动用了大部分国防预算建设了一条超级防御堑壕”马其诺防线”(庞大的工事/地下掩体和隧道/以及重型但完全静止的火炮)。波兰军队的主要机动力量仍然是过时的骑兵。他们都花了很少的预算和很少的时间思考如何建立和完善自己的装甲及空中力量,以及新的作战模式。
 
    而德国的军事在一战后受到严重的条约限制,被迫将主要精力转向发展最有效的新战术方向上,这自然会涉及新兴的装甲部队和飞机相结合的地面移动战概念。早在1920年,德国前国防部长General von Seeckt就撰文指出:将来的战争将会由更小但是具有高度机动力和质量的军队来参加,同时来自飞机支援将使它们更具效率。1929年,德国步兵官员Heinz Guderian ,被派到在喀山的德国和苏联共同创立的坦克学校。这个学校正是德国人为了可以绕过战后条约的限制在苏联进行坦克的训练和操作而创立的。1926年,德国军队也开始大规模定购坦克装备,并准备实施当初由John Fuller上校提出的现代机械化战争理论。
 
    1937年Heinz Guderian(古德里安) 撰写了<重视装甲 Achtung - Panzer>,而当希特勒在掌权不久后观看了由Heinz Guderian指挥的坦克与摩托化步兵的联合演习后,他立刻感觉到他找到了他需要的军事工具。 他说道:”那就是我所需要的,那就是我想要的。”最终,德国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将闪电战以实战的形式大规模的应用起来,二战后又对全球各国的军队在联合协同作战方面起到了深远的影响。(德国人最初在1938的西班牙内战期间测试了这种战术的应用效果,并且德国统帅部在1939年拟定了以此战术进攻波兰的作战计划.)
 
二战中的闪电战  
 
   德国的闪电战是一种大回旋式钳形运动战术,主力装甲攻击力量集中在敌人相对薄弱的防御点,而且往往将攻击阵型排列为楔形,当装甲部队开始突破敌人防线的时候,火炮和飞机将协同开始攻击(主攻的部队被称之为sturmtruppen ,意思是暴风部队)。德国装甲部队纵深

 

德国的摩托化部队


    一旦敌军的防御阵线被突破,装甲部队就会持续不停的发动高强度的、以坦克部队为核心的冲锋式攻击(保证有150-200公里运动战的必要物资及3天的弹药和其他补给),快速深入到敌后方,破坏敌人的补给线,并切断敌军部队之间的联系。

装甲部队纵深

上一篇:1945——柏林的童话
下一篇:见证信仰的力量——党卫军第12装甲师血战卡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