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袭频发 让德国、法国迷失方向

《环球时报》驻法、德记者讲述亲历见闻

欧洲领头羊因恐袭迷失方向

法国圣特罗佩海滩上巡逻的军警与玩耍的小女孩

  【环球时报综合报道】比利时南部城市沙勒罗瓦6日下午发生袭警事件,造成两名女警受伤。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宣称对此负责。这是约5个月后,比利时再次发生恐袭伤亡事件。很多人对此已不感到吃惊,一是因为这个“频度”远比不上平均水平——一家美国著名防恐监测网站统计称,叙利亚和伊拉克之外恐袭的发生频率是84小时;二与欧盟两大领导者法、德的遭遇有关:德国一周曾发生4起恐袭事件,但“受伤”程度仍不及法国。虽然7月底以来太平无事,但法国国内军人出现在街头已是常态,德国社会的相关争论也趋于激烈。有人称,欧洲的政治轴心在晃动。《环球时报》驻法、德记者对眼下的局势深有感触,但未来如何,难言乐观。正如两名法国学者所言:“我们每天都在双重痛苦中度过:不但害怕遇上恐袭,更被一种困惑迷乱困扰,我们被卷入到一个不可阻止的恶性循环。”

  在法国,“仿佛身处一个战场”

  从《查理周刊》遭袭的2015年1月7日,到诺曼底教堂神父被杀的2016年7月26日,一系列重大恐袭案件不断刺激着法国人的神经。法国总统奥朗德不止一次重申“我们处在战争状态”,紧急状态法也实施至今。恐袭成了法国人的生活常态吗?

  不少媒体给出肯定回答。记者看到,现在的法国最突出的现象是各地街头及重要景点均有全副武装的军人、警察执勤,比如埃菲尔铁塔、巴黎圣母院、凯旋门、机场、火车站、各犹太教堂等周边,以及尼斯、波尔多等度假客集中的海滩、景点。

  实际上,自2015年11月13日恐怖分子使用突击步枪等军用武器作案后,法国执勤的军人尤其是警察一律穿上防弹背心,携带冲锋枪、突击步枪等,警察下班也允许带枪回家。这是法国当局根据一系列袭警案的教训同时参照以色列的反恐经验而推出的措施。数天前,法国内政部长表示共增加了2.3万名警察、军人和宪兵等治安力量。

  在巴黎圣母院前,英国游客迈克尔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他认为有军警在场给人以安全感,但也让他觉得有点像身处一个战争中的国家,“作为游客,我对此不反感。”巴黎市民雅克说,发生这么多恐袭案,他知道这些军警可能无法预防恐袭,但他们的出现受到欢迎。一名中国游客则说,希望小偷、盗贼都怕就好,这样中国游客可以更加放心。

  出动大量军警确实带来效果:法新社根据内政部与巴黎警察总局的数据报道称,巴黎与巴黎地区的犯罪率整体已经下降15%-20%,各类暴力抢劫、偷盗案减少32%。

  那么,法国人是否感到紧张?雅克对记者说,与其说紧张,不如说是愤怒。“我们绝不害怕。该玩玩,该享受生活就享受,怕也没有用,我们就要以这种生活态度对待恐怖主义。”

  这样的态度颇具代表性。去年的巴黎恐袭案后,法国人纷纷打出“我们热爱生活,你们热爱死亡,生活会战胜死亡”的悼念标语,既对恐怖分子表达蔑视,也展示团结。不久前的尼斯重大伤亡事件发生后,法国人有着同样表现。记者的不少法国朋友也这样说。不少法国人认为,由于媒体的报道,外国人反而比法国人更加害怕:许多外国人取消来法国旅游就说明了这一点。

  但一些不为人注意的变化也在出现。去年11月,在法国总统奥朗德发表完向恐怖主义宣战的演讲后,所有政治光谱上的国会议员们,自发地唱起国歌。如今,越来越多的法国人对政府保护人民的能力不满,人们对团结精神的宣示远不如前。

  法国《快讯》周刊7月份最后一期的封面上,大标题为“面对恐怖主义,他们是否有能力应对?”配图是法国总统、总理和内政部长的头像。这集中反映了法国媒体对目前执政当局的质疑,也反映了不少法国公众的疑问。

上一篇:德媒:德国派出中国"国乒最大劲敌"担当奥运旗手
下一篇:德国夫妇拾获百年漂流瓶 内容竟是调查问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