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应对洪水井井有条

在我国多地遭受洪水肆虐之时,德国的排水系统、防洪体系再次成为网络热搜名词。事实上,德国并不像许多媒体报道的那样,是洪水“绝缘体”,特别是近年来德国也是大小水患不断。尽管如此,德国在应对洪水上也受到一片赞誉,他们到底是如何应对洪水的?《生命时报》就此采访了德国的民众、政府及防洪专家。
 
  
 
  现状 大小水患不断
 
  “德国是个水灾频繁的国家。”德国自由大学环保专家维恩里希对《生命时报》记者表示,1634年的水灾曾造成近1万人死亡;1962年汉堡的大风暴造成20%的城区被淹,312人死亡,从此德国加大了防洪力
 
  度;但到了2002年,德国萨克森州等州又遭遇“世纪洪灾”,造成100多人死伤。当时,易北河的水位高达近10米,德累斯顿市内形成一个“内海”,博物馆中价值连城的艺术收藏险些被洪泛吞没。 
 
  此后,德国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水患。2013年6月,德国境内易北河和多瑙河及其支流沿岸地区的洪灾至少造成120亿欧元的损失。尤其是位于多瑙河、伊恩河和伊尔茨河三条河流交界处的帕绍受灾最为严重,老城区完全被淹没,800座房屋受损。今年5月~6月,德国南部再次爆发洪水,造成10多人死亡,经济损失120亿欧元。 
 
  “德国是一个多河流的国家,西有莱茵河、南有多瑙河、东有易北河与奥德河。”维恩里希指出,近河流、地势低的城市,在对抗洪水上“先天不足”。此外,德国一些城市的规划和建设,赶不上气候变化。位于基尔的德国亥姆霍兹海洋研究中心区域气候动力研究专家拉蒂夫解释,自有记录的1881年以来,德国温度已上升1.4摄氏度。温度每升高一度,空气的水含量就会上升7%。其结果是,暴雨和洪水增加。但是,德国在防洪上走了弯路,河流变窄,堤坝进一步增加,导致泄洪能力下降,下水道不堪重负,无法排泄洪水。▲
 
  
 
  预警 制定防洪地图
 
  尽管如此,德国在应对洪水上仍旧得到了国际肯定。尤其是德国的洪水预警系统,被许多国家借鉴。德国的洪水管理部门设在内政部,最高协调部门是公民保护与灾害救治办公室。德国州政府与下面的各级政府都有自己的防洪中心。 
 
  自2002年以来,德国加大洪水灾害防治措施,制定了“防洪地图”,把洪水区划分为行洪区和非行洪区。在行洪区内不准修建任何建筑,在非行洪区内修建建筑物前必须购买洪水保险。一旦发生洪水,政府会收购灾后的洪区土地,并迁走洪区居民。 
 
  德国各地还建立了洪水预警系统,每天一次实时预报,最长的洪水预报期是3个月。洪水预警分为四级,告知居民风险程度和预防措施。以地理信息系统、遥感系统、全球卫星定位系统为核心的“3S”洪水预警系统,保证了信息的准确无误。“一旦爆发洪水,德国政府会立即启动救灾系统。”维恩里希指出,公民保护与灾害救治办公室开启“救灾模式”,消防队、警察、联邦国防军等各司其职。洪水爆发地区的州、市一级防洪中心的信息也会与联邦一级的救灾系统连接,有利于信息交流。 
 
  科隆市是首先使用“防洪神器”的德国城市。该市防洪主任威尔克尔对记者表示,在洪水来临前24小时,市里会发出精准度达到厘米以内的水位预警。救援人员有足够的时间搭建移动防洪挡板。该市有总共长达11公里的铝合金防洪墙,主要保护老城区。这些挡板是空心的,有助于防洪墙承受洪水压力。因为采用密封胶,所以即使地面不平,防洪墙也不会漏水。但如果莱茵河的水位超过11.30米,防洪墙就没了意义。▲
 
  
 
  灾后 以自然防自然
 
  德国灾后救援的主力军是联邦技术救援组织、红十字会等志愿者组织。这些机构拥有50万名专业人员。公民保护与灾害救治办公室注册的120万名普通志愿者和8万名医生等专业技术人员也随时待命,在卫生部门的安排下,进行消毒防疫等工作。 
 
  德国人认为,抗洪最重要的是“以自然防范自然”。像法兰克福等城市的防洪堤下面就修建了宽阔的河滩,洪水来临时可以起到分流的作用,平时则是居民休闲的好去处。许多城市市中心都建有面积巨大的城市公园。如慕尼黑英国花园,面积约410公顷;柏林市中心的蒂尔加滕公园,面积约210公顷。德国整体的绿化覆盖率也高于60%。
 
  慕尼黑还修建了13个总容量达70多万立方米的地下水库,成为暴雨进入地下管道之前的缓冲阀门,确保进入地下设施的水量不会超过最大负荷,最终将雨水引入河中。柏林也有1000多个水库和蓄水池,能够蓄积90万立方米的水。此外,德国还通过绿色屋顶、透水路面、地表明沟的手段,让更多的土地像海绵一样,具有强大的蓄水能力。▲
 
  
 
  法律 细到方方面面
 
  德国虽没有专门的防洪法,但在许多法规中渗透了防洪条款。像1998年德国联邦议院通过《土地保护法》,第一次要求注意保持土地的蓄水功能,在建筑计划方面,必须考虑到地面渗水问题。德国大型防洪工程实行业主负责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规定在50年内堤坝如果出现质量问题,设计、施工单位要承担法律责任,使工程质量从根本上得到了保证。 
 
  各城市的防洪条例也非常细致。例如科隆市的防洪条例多达2000余条,规定了各市区、部门在水位达到不同高度时的措施,涵盖交通管制、信息手段、垃圾处理、食品供应等方方面面。例如,全市划分为1000个警报区,每个警报区范围为一辆广播车10分钟的行驶距离;当水位达到8米高时,应准备170张床位安置疏散人员;应急大型厨房4个,能供应9000份盒饭和6000份正餐等。 
 
  德国保险联合会负责人彼得斯对记者说,早于上世纪中叶,德国就推出《联邦洪水保险法》。居民可以在购买家庭财产险时,选择洪水险,这既有利于民众增强洪水保险意识,又减轻了国家救灾压力。2002年大洪水后,欧盟还专门设立了一个抗灾基金,以便能迅速向遭到洪水灾害袭击的地区提供援助。▲
 
  
 
  群众 洪灾来时很平静
 
  德国民众有很强的防洪灾意识,洪灾时情绪总是很平静。今年遭受洪水灾害的巴伐利亚州居民克劳迪娅对记者表示,当洪水警报拉响后,全家人就坐下来,制定出防洪计划,这样才能在洪水中忙而不乱。 
 
  许多受灾民众从避难处回到家中后,都会尽快联系保险公司,然后开始搜集申请索赔需要的证据,给所有的东西拍照,包括冰箱里面的东西。 
 
  走进德国人家里,记者经常在显眼处看到“防灾救急包”,里面有可用10个小时的手电,挖掘砖石瓦砾的手套,可吃上一周的压缩饼干、维生素和饮用水,逃生绳,保温雨衣以及常用药等。德国各地社区和红十字会等还设有防洪培训班。家长们在周末带孩子参加各种
 
  防灾知识讲座、消防演练等。德累斯顿工业大学甚至还开设了欧洲唯一的“防洪硕士”课程,旨在向大学生及政府有关部门的专家介绍特大洪灾的综合性风险分析与管理知识。该课程于2003年设置以来,深受各国学生欢迎
 
上一篇:雷霆反恐 德国警方突击涉恐窝点
下一篇:埃尔多安支持者呼吁联合抵制支持葛兰的德国土裔商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