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对中国出口激增让日本恐慌
腾讯财经报道,根据彭博社的消息,日本官员们发现了一个令人担忧的趋势:日本对中国的出口正在放缓。这一发现似乎加剧了日本已经面临的一系列经济挑战。
尽管中国仍是日本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日本与中国的贸易增长似乎动力不足。自2008年以来,德国对中国的出口额已经实现翻番,去年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45亿欧元。相比之下,同期日本对中国的销售额仅上涨了3.3%。
即使在这样的背景下,日本仍然保持着对中国的出口领先地位。去年,日本对中国的出口货物价值高达13.4万亿日元。那么,为何日本的出口表现如此疲软呢?部分原因可能在于,像丰田和大金这样的日本公司在新兴市场如中国设立了工厂。这些工厂的利润虽然被带回了日本,但同时也导致本国工业产值的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日本本土制造业的竞争力和扩张能力。
不可忽视的是,德国同样也在中国积极进行商业活动。德国巨头如大众和西门子均在中国设立工厂,积极进行出口贸易。日本的东京统计局报告显示,出口占据了日本国内生产总值的约15%,而德国则接近40%。这些都意味着制造业为两国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东京国际贸易和投资研究所的首席经济学家Hiromi Oki指出,德国数年前就已开始结构改革,而日本则相对滞后。德国在主动追求结构改革方面做得更为积极,而非被动应对。这也解释了为何德国在促进出口量增长和收取的价格上能够全面超越日本公司。从纺织品到精密工具,德国公司的表现均优于日本同行。
货币市场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自2008年以来,欧元的贬值无疑为德国出口商带来了优势。而在全球金融危机后,日元升值也给日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自2011年以来,日本的货币也出现了急速贬值。这种货币波动无疑增加了两国出口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尽管如此,彭博社指出,货币因素并不是唯一的问题所在。德国和日本之间的出口竞争胜负之悬读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两国对经济结构改革的重视程度和实施策略。在这一点上,德国似乎已经取得了显著的优势。这不仅对两国的经济产生深远影响,也将影响全球贸易格局的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