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在这个位置找到: head_liu.htm

德国城市分布特点及原因

德国的城市化进程与其迅速的工业化进程紧密相连。在普鲁士统治下的德国,东部和西部地区的城市化发展速度存在显著的差异。在19世纪40年代第一次工业革命之前,东部各省的城市化比率与西部各省相当。但随着西部工业化的迅速推进,东部的城市化水平逐渐落后。例如,萨克森王国地区由于较早的工业化进程,迅速成为德国城市化的中心地带。南德的莱茵地区和纽伦堡等地也呈现出城市化的趋势。

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工业发达的威斯特和萨克森地区的城市化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程度。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随着工业化的深入,一些依赖传统产业的城市如门兴格拉德巴赫逐渐衰落,因为它们未能适应新型工业化进程的需求。相反,那些以采矿业和重工业为主的城市却在这个时期崭露头角。

这些新兴城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专为新型经济提供资源的专业化城市,例如鲁尔地区的多特蒙德和杜塞尔多夫,它们是生产煤炭和钢铁的重工业城市;另一类则是随着工业化进程于19世纪末迅速发展的商业化服务性城市。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为服务性行业提供了巨大的市场。以科隆为例,作为西部地区服务业的中心,其城市化进程迅速,短短三十年间人口增加了三倍。

德国的城市化伴随着显著的人口流动。这些流动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是国内的人口流动。在德国城市化的进程中,工业化引发的国内人口流动对城市迅速扩大起到了关键作用。从1871年德国统一到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向新兴城市,以满足城市化对劳动力资源的需求。这种流动使得城市人口迅速增长,而农村人口相对减少。

除了从农村到城市的流动,人口还表现出地区间的流动特点,主要是从东向西流动。来自东部工业欠发达地区的居民纷纷流向西部的新兴工业化城市,例如从东部各省流向柏林和萨克森地区。

德国的城市化历程是一部充满变革和进步的历史。在这个过程中,人口流动起到了关键的推动作用。随着工业化的深入和新兴城市的崛起,德国的社会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上一篇:申请德国大学预科的条件须知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