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卖完的中秋月饼去哪了
中秋佳节,是中国传统的团圆时刻,是家人欢聚、共享天伦之乐的日子。每当超市的货架会被各式各样的月饼装点得琳琅满目,喜庆的节日音乐在空气中流淌,人们兴高采烈地购物,筹备丰盛的晚宴,以款待亲朋好友。
中秋一过,你会发现那些充满节日氛围的月饼仿佛在一夜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许多人会产生疑问:那些没卖完的月饼究竟去了哪里?对此,有着十年超市工作经验的老员工刘静为我们揭晓了背后的秘密。
刘静透露,那些中秋节后剩余的月饼,主要流向了以下三个地方。
第一站,是饲料厂。超市在中秋节期间的时效性活动结束后,未售出的月饼会被退回给厂家。厂家会将这些月饼以低价卖给饲料厂。在那里,这些月饼会被捣碎,与其他原料混合,制成昂贵的猫粮和狗粮。毕竟,即使月饼的原材料再普通,其成本也高于一般的糟糠。
第二站,是二次加工。对于一些品质较好的月饼,厂家会选择将其捣碎,然后与其他原料一起加工,制成桃酥等风味饼干。若剩余的月饼数量庞大,它们会被放入冷库,慢慢作为原料来制作其他食品或零食。
第三站,是食品工厂。有些厂家选择将未售出的月饼直接低价卖给各类食品工厂,如面包工厂。这些工厂会将月饼粉碎,再加入其他原料,制成各种糕点。然后,这些糕点被销售到超市或网络电商平台。
据某查查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秋节后,有近80万斤的月饼未能售罄。这些月饼通过不同的方式,在短短三个月内被妥善处理。有的变成了美味的桃酥,有的变成了可口的糕点,有的则变身为狗粮,还有的更是被当作饲料供动物们享用。
每年的中秋节都是如出一辙:商家花费三个月的时间精心制作千百万个月饼,但中秋那天仅能卖出不到60%。剩下的40%的月饼便走向了上述三个地方。虽然它们不再以月饼的形式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但它们依然以其他形式继续着它们的使命,满足人们的味蕾需求,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这不仅仅是月饼的轮回,更是资源的循环利用,展示了人类的智慧与创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