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睡架子床踏实,白天睡罗汉床安逸。
架子床:中国传统家具与建筑美学的完美融合
架子床,中国传统家具中的瑰宝,堪称中国家具与传统建筑之间的桥梁。其独特的结构、工艺技术和装饰方法,无不透露出与木构建筑的紧密关联。
这种床以四或六根柱杆与床顶的横杆组成的框架为主,仿佛微缩版的建筑顶架,因此得名“架子床”。上方的挂檐与建筑中的楣子相呼应,床的四周则设有围子和棂子板,这些设计都与建筑中的栏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床作为卧室的核心家具,虽少有机会向外人展示其美,但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床始终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生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床上度过,因此架子床的造型和细节设计也寄托了人们的祝福和期盼。
那么,为什么说架子床很科学呢?它的顶有柱,外形如同小屋子,给人一种放松和安心的感觉。四周的护栏设计,让人在睡眠中感受到安全感。架子床的中式榫卯结构坚固耐用,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再加上雕刻、镂花、拼接等工艺的巧妙运用,使得架子床格外精巧美观。最重要的是,架子床还有藏风聚气的功能,确保人的睡眠不受外界干扰。
著名收藏家马未都先生曾建议,有条件的话不妨试睡一下架子床,其舒适度与实用性让人一试难忘。这也符合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生活习惯:大睡架子床,小睡罗汉床。
罗汉床,又称罗汉榻,是中国古代休息和待客的家具。由汉代的榻演变而来,其形制有大小之分,较大的称为床,较小的称为榻。罗汉床的设计充满生活意趣,可坐可卧,正中放一炕几,两边铺设坐褥、隐枕,既可作为待客之用,也可自享悠闲时光。
在《韩熙载夜宴图》中,我们可以窥见古人以榻或罗汉床待客的场面。中式床榻不仅是睡眠的工具,更是生活艺术品,倾注了匠人们的心血。
中国人的床文化深厚而耐人寻味。床不仅是我们栖息的场所,更是我们生活美学的体现。中式床榻的独特设计,凝聚了匠人们的智慧与心血,是中华文化的瑰宝。限交流学习,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